世宗大王李祹最著名的成就在于其创制了朝鲜文字。在此之前,古代朝鲜文言分离,也就是只有语言而没有文字,书面表达均需使用汉字。然而,古代朝鲜社会等级森严,唯有士大夫阶层拥有学习和使用汉字的权力,平民则多为文盲,这使得人们日常的交流、书写和记录极为不便。鉴于此种背景,世宗大王认为:“国之语言,异乎中国,与文字不相流通。故愚民,有所欲言,而终不得伸其情者,多矣。予为此悯然,新制二十八字,欲使人人易习,便于日用。”[8]故决定创制一套可以完整表达本国语言的文字系统。该项举措在当时一度受到了两班贵族和儒臣文人的质疑与反对,被指责是“以夷变夏”、甘于与落后民族为伍的行为。即便如此,李祹依然力排众议,特设谚文局,命令郑麟趾、成三问、申叔周、李善老等人创制“谚文”,撰写解例,并且最终正式颁布了《训民正音》。
“训民正音”最早创制于1443年,是指朝鲜王朝独创的本民族文字。作为一种表音文字,“训民正音”由17个子音和11个母音组成,其语音结构较为简单,每个字母代表一个音节,每字的结构最多由五个字母组成,其字形为方块字,便于与汉字同时使用。它的同名书籍《训民正音》则是为解释朝鲜文字的制字原理和发音方法所创作的一本“说明书”,面世于1446年。《训民正音》分为韩文本和汉文本两种版本,分别被称为《训民正音》谚解本和《训民正音》解例本,其中的汉文本被人们普遍认为是原本。《训民正音》解例本由制字解、初声解、中声解、终声解、合字解和用字解六个部分构成,此段选文即为《训民正音》解例本中的制字解部分,其内容主要是结合了中国的阴阳五行学说,对“训民正音”的制字原理加以解读,并且附有帮助人们加深理解和记忆的口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