[73]可参拙作《“说三分”与关羽崇拜:以苏轼为例》,论及三国故事在北宋的流传,以及宋代说话与讲史演义的演变等事,可与本文互相参证。原载卢晓衡主编《关羽、关公和关圣》(中国社科文献出版社 2002 年)。
[74]《管锥篇》第五册,第 32 页。
[75]《管锥编》第一册,第 355 ~ 356 页。
[76]《资治通鉴》卷一○五注语。
第六章 “神道设教”与理学确立
神道设教
“澶渊之盟”是北宋武力收复五代以来北方失地的最后一次认真努力。这次战役虽然以小胜结束,但最终订立的盟约,却是宋廷每年向辽输纳白银十万两,绢二十万匹,名副其实地“化干戈为玉帛”。古云:“天子之事,惟祀与戎。”既然戎事不行,精力自然转向“祀”来。和议成立后,“上(宋真宗)既罢兵,垂意典礼”,[1]也是“偃武修文”的意思,倒也和太祖、太宗的政策相距不远。但对于宋真宗而言,“澶渊之盟”的输款结好,无论如何唤不起踵武汉唐的感觉来。既欲彰显盛世、则无论远述秦皇汉武,近譬唐代玄宗,致力祀事都是标明盛世、点缀太平之一大景观。《续资治通鉴长编》景德四年(1007)十一月条记载说,殿中侍御史赵湘曾上言请封禅,真宗不答。王旦等奏:“封禅之礼,旷废已久,若非圣朝承平,岂能振举?”真宗也表示“朕之不德,安敢轻议”?[2]但他的内心总有一点不甘:既不能收复燕云失地,建立祖宗梦寐以求的功业,又想当盛世的明君圣主。这种两难情结被聪明透顶的王钦若捕捉到了: